淮南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淮南市天博体育官网
淮南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0年4 月13 日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国发〔2017〕53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皖政〔2018〕18号)及《淮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淮府〔2018〕26号)要求,我市开展了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规定,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18年12月31日,普查的时期资料为2018年度,普查对象是我市境内从事二、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地、各部门和各级普查机构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广大普查人员的艰辛努力以及全市范围内普查对象的积极参与,我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完成各项任务,取得重大成果和显著成效。
通过这次普查,摸清了我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布局和效益,了解了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技术、产业形态的现状以及各生产要素的构成,掌握了全部法人单位资产负债状况和新兴产业发展情况,进一步查实了各类单位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产品产量、服务活动,全面准确反映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动能培育壮大、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的新进展。
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淮南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主要综合数据公布如下:
一、单位基本情况
2018年末,全市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31321个,比2013年末(2013年是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下同)增加14753个,增长89%;产业活动单位36860个,增加15069个,增长69.2%;个体经营户126943个,增长10.7%。(详见表1-1)。
表1-1 单位数与个体经营户数 |
||
|
单位数(个) |
比重(%) |
一、法人单位 |
31321 |
100.0 |
企业法人 |
23331 |
74.5 |
机关、事业法人 |
2015 |
6.4 |
社会团体 |
665 |
2.1 |
其他法人 |
5310 |
17.0 |
二、产业活动单位 |
36860 |
100.0 |
第二产业 |
6513 |
17.7 |
第三产业 |
30347 |
82.3 |
三、个体经营户 |
126943 |
100.0 |
第二产业 |
8702 |
6.9 |
第三产业 |
118241 |
93.1 |
2018年末,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
批发和零售业8219个,占26.2%;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3151个,占10.1 %;制造业3110个,占9.9%。在个体经营户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
批发和零售业69225个,占54.5%;住宿和餐饮业15877个,占12.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0772个,占8.5%(详见表1-2)。
表1-2 按行业门类分组的法人单位与个体经营户 |
|||||
|
法人单位 |
个体经营户 |
|||
|
数量(个) |
比重(%) |
数量(个) |
比重(%) |
|
合 计 |
31321 |
100.0 |
126943 |
100.0 |
|
采矿业 |
28 |
0.1 |
- |
|
|
制造业 |
3110 |
9.9 |
5768 |
4.5 |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407 |
1.3 |
284 |
0.2 |
|
建筑业 |
2548 |
8.1 |
2650 |
2.1 |
|
批发和零售业 |
8219 |
26.2 |
69225 |
54.5 |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867 |
2.8 |
10772 |
8.5 |
|
住宿和餐饮业 |
559 |
1.8 |
15877 |
12.5 |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646 |
2.1 |
653 |
0.5 |
|
金融业 |
118 |
0.4 |
- |
- |
|
房地产业 |
1047 |
3.3 |
140 |
0.1 |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2860 |
9.1 |
1562 |
1.2 |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954 |
3.0 |
187 |
0.1 |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209 |
0.7 |
23 |
0.0 |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734 |
2.3 |
10384 |
8.2 |
|
教育 |
1407 |
4.5 |
881 |
0.7 |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627 |
2.0 |
1157 |
0.9 |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745 |
2.4 |
1318 |
1.0 |
|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3151 |
10.1 |
- |
- |
注:
表中合计数含从事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和兼营第二、三产业活动的农、林、牧、渔业法人单位与个体经营户。
2018年末,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中,企业法人单位23331个,比2013年末增加11566个,增长98.3%;行政事业单位法人2015个,增加173个,增长9.4%;社会团体法人665个,增加244个,增长58.0%;其他法人5310个,增加2770个,增长109.1%。
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514649人,比2013年末减少18710人,下降3.5 %,其中女性从业人员186416人。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为225083人,减少77484人,下降25.6%;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为289566人,增加58774人,增长25.5%。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283324人,其中女性从业人员129083人。
在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 制造业79665人,占15.5%;采矿业75532人,占14.7%;建筑业50314人,占9.8%。在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 批发和零售业131281人,占46.3%;住宿和餐饮业42751人,占15.1%;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25402人,占9.0%(详见表2-1)。
表2-1 按行业门类分组的法人单位与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 |
||||
|
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人) |
|
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人) |
|
其中:女性 |
其中:
女性 |
|||
合 计 |
514649 |
186416 |
283324 |
129083 |
采矿业 |
75532 |
4556 |
- |
- |
制造业 |
79665 |
34363 |
22256 |
14386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19572 |
2702 |
914 |
139 |
建筑业 |
50314 |
9809 |
9036 |
1510 |
批发和零售业 |
43909 |
20142 |
131281 |
59873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12988 |
3565 |
23069 |
3989 |
住宿和餐饮业 |
7722 |
5005 |
42751 |
23821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4443 |
1584 |
807 |
471 |
金融业 |
23414 |
15280 |
- |
- |
房地产业 |
21162 |
10364 |
391 |
133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21634 |
7686 |
5588 |
2002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8355 |
2209 |
807 |
201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5999 |
2949 |
2 |
1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8106 |
4034 |
25402 |
11653 |
教育 |
39423 |
22748 |
4568 |
3859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24585 |
15945 |
1993 |
972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4331 |
2180 |
2728 |
1574 |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47256 |
16154 |
- |
- |
注:
表中合计数含从事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的法人单位与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为抽样调查推算数。
三、资产负债状况和营业收入
2018年末,全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7320.3亿元(不含由金融、铁路部门调查的数据)。其中,第二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占比为41.7%,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占比为58.3%。法人单位负债合计3933.5亿元。其中,第二产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占比为51.2%,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占比为48.8%。
2018年,全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实现营业收入2339.9亿元。其中,第二产业营业收入占比为61.8%,第三产业营业收入占比为32.2%(详见表3-1)。
表3-1 按行业门类分组的单位资产负债状况和营业收入 |
|||
|
法人单位 资产总计 (亿元) |
法人单位 负债合计 (亿元) |
企业法人单位 营业收入 (亿元) |
合 计 |
7320.3 |
3933.5 |
2339.9 |
采矿业 |
1621.3 |
1258.1 |
351.7 |
制造业 |
566.0 |
273.1 |
606.6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682.1 |
366.0 |
318.6 |
建筑业 |
179.9 |
115.3 |
169.7 |
批发和零售业 |
449.4 |
227.8 |
428.2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163.7 |
145.6 |
32.0 |
住宿和餐饮业 |
26.4 |
13.5 |
11.3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37.0 |
14.7 |
30.0 |
金融业 |
992.2 |
- |
49.8 |
房地产业 |
1371.6 |
1019.7 |
193.4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430.8 |
243.7 |
60.8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39.5 |
14.7 |
15.4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161.2 |
81.1 |
5.3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11.5 |
3.7 |
6.2 |
教育 |
164.8 |
13.3 |
4.6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107.5 |
35.8 |
35.1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13.0 |
2.8 |
3.7 |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269.7 |
98.3 |
- |
注:
表中合计数含从事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的单位数据,不含由金融、铁路部门调查的数据,不含金融业负债合计。表中企业法人单位,包括机构类型为企业的法人单位,以及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 |
四、工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市共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3545个,比2013年末增长29.1%;从业人员174769人,比2013年末下降33.1%。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采矿业28个,制造业3110个,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407个,分别占0.8%、87.7%和11.5%。在工业行业大类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行业企业法人单位数位居前三位,分别占13.0%、11.1%和9.9%。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采矿业占43.4%,制造业占45.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占11.2%。在工业行业大类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从业人员数位居前三位,分别占42.5%、9.9%和7.1%(详见表4-1)。
表4-1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
||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合 计 |
3545 |
174769 |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
15 |
74222 |
非金属矿采选业 |
6 |
33 |
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
7 |
1277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395 |
9275 |
食品制造业 |
96 |
1516 |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
59 |
636 |
纺织业 |
66 |
2442 |
纺织服装、服饰业 |
244 |
7988 |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
74 |
3522 |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
120 |
1930 |
家具制造业 |
65 |
621 |
造纸和纸制品业 |
43 |
955 |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
48 |
447 |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
60 |
1339 |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
27 |
204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130 |
5636 |
医药制造业 |
25 |
2785 |
化学纤维制造业 |
3 |
25 |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136 |
2132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461 |
12404 |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9 |
257 |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7 |
88 |
金属制品业 |
307 |
6111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184 |
3280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198 |
5817 |
汽车制造业 |
25 |
1172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
17 |
775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124 |
4316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48 |
1824 |
仪器仪表制造业 |
21 |
516 |
其他制造业 |
26 |
719 |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
23 |
170 |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
69 |
763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349 |
17349 |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
10 |
709 |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48 |
1514 |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18年末,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869.4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29.5%。负债合计1897.2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276.9亿元(详见表4-2)。
表4-2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
|||
|
资产总计 (亿元) |
负债合计 (亿元) |
营业收入 (亿元) |
合 计 |
2869.4 |
1897.2 |
1276.9 |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
1616.9 |
1256.0 |
347.9 |
非金属矿采选业 |
0.4 |
0.1 |
0.2 |
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
4.0 |
2.0 |
3.6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68.6 |
23.1 |
174.7 |
食品制造业 |
6.6 |
2.8 |
7.6 |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
5.9 |
2.8 |
2.1 |
纺织业 |
12.5 |
6.9 |
14.8 |
纺织服装、服饰业 |
14.6 |
5.8 |
24.4 |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
11.3 |
5.9 |
18.8 |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
9.1 |
3.5 |
16.4 |
家具制造业 |
4.0 |
1.2 |
2.2 |
造纸和纸制品业 |
7.6 |
3.2 |
4.6 |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
1.9 |
1.0 |
1.5 |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
8.4 |
4.1 |
4.5 |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
1.9 |
0.4 |
1.6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77.0 |
54.7 |
31.1 |
医药制造业 |
34.5 |
13.5 |
22.2 |
化学纤维制造业 |
0.2 |
- |
0.1 |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13.1 |
3.5 |
12.7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79.5 |
35.6 |
98.4 |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4.1 |
3.9 |
13.2 |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1.1 |
0.5 |
0.7 |
金属制品业 |
27.3 |
16.5 |
32.5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18.4 |
8.6 |
13.6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60.4 |
36.2 |
24.4 |
汽车制造业 |
15.7 |
7.9 |
37.7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
4.5 |
2.6 |
5.1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39.4 |
17.2 |
26.4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7.5 |
4.4 |
6.3 |
仪器仪表制造业 |
7.5 |
2.5 |
3.6 |
其他制造业 |
1.5 |
0.6 |
3.2 |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
1.1 |
0.4 |
0.7 |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
21.0 |
4.0 |
1.5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649.7 |
344.9 |
308.3 |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
12.0 |
6.4 |
5.5 |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20.5 |
14.7 |
4.8 |
五、建筑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市共有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2548个,从业人员50314人,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222.1%和21.4%。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房屋建筑业占24.7%,土木工程建筑业占16.6%,建筑安装业占13.3%,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占45.5%。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房屋建筑业占52.1%,土木工程建筑业占24.6%,建筑安装业占8.3%,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占15%(详见表5-1)。
表5-1 按行业分组的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合 计 |
2548 |
50314 |
房屋建筑业 |
629 |
26194 |
土木工程建筑业 |
422 |
12402 |
建筑安装业 |
338 |
4160 |
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 |
1159 |
7558 |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18年末,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79.9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6.3%。负债合计115.3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69.7亿元(详见表5-2)。
表5-2 按行业分组的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
|||
|
资产总计(亿元) |
负债合计(亿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合 计 |
179.9 |
115.3 |
169.7 |
房屋建筑业 |
85.8 |
58.8 |
98.7 |
土木工程建筑业 |
63.3 |
41.5 |
39.2 |
建筑安装业 |
16.9 |
10.3 |
18.1 |
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 |
13.9 |
4.8 |
13.6 |
六、批发和零售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市共有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8219个,从业人员43909人,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103.0%和28.2%。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批发业占38.7%,零售业占61.3%。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批发业占37.8%,零售业占62.2%(详见表6-1)。
表6-1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合 计 |
8219 |
43909 |
批发业 |
3184 |
16615 |
农、林、牧、渔产品批发 |
176 |
1365 |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 |
425 |
3031 |
纺织、服装及家庭用品批发 |
175 |
800 |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 |
61 |
236 |
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 |
61 |
643 |
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 |
1395 |
6832 |
机械设备、五金产品及电子产品批发 |
573 |
2644 |
贸易经纪与代理 |
55 |
175 |
其他批发业 |
263 |
889 |
零售业 |
5035 |
27294 |
综合零售 |
640 |
6252 |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 |
483 |
1985 |
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门零售 |
407 |
1432 |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专门零售 |
291 |
1349 |
医药及医疗器材专门零售 |
545 |
3875 |
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和燃料及其他动力销售 |
737 |
4466 |
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 |
522 |
2543 |
五金、家具及室内装饰材料专门零售 |
972 |
3452 |
货摊、无店铺及其他零售业 |
438 |
1940 |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18年末,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449.4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87.3%。其中,批发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68.5亿元,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80.9亿元,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108.5%和62.7%。负债合计227.8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28.2亿元(详见表6-2)。
表6-2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
||||
|
资产总计 (亿元) |
负债合计 (亿元) |
营业收入 (亿元) |
|
合 计 |
449.4 |
227.8 |
428.2 |
|
批发业 |
268.5 |
118.5 |
213.4 |
|
农、林、牧、渔产品批发 |
12.5 |
4.9 |
9.9 |
|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 |
25.0 |
5.4 |
43.9 |
|
纺织、服装及家庭用品批发 |
9.7 |
1.7 |
5.6 |
|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 |
0.8 |
0.3 |
4.4 |
|
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 |
7.7 |
5.2 |
8.0 |
|
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 |
162.4 |
91.8 |
121.0 |
|
机械设备、五金产品及电子产品批发 |
46.0 |
7.4 |
15.4 |
|
贸易经纪与代理 |
0.8 |
0.3 |
1.5 |
|
其他批发业 |
3.6 |
1.5 |
3.7 |
|
零售业 |
180.9 |
109.3 |
214.8 |
|
综合零售 |
21.6 |
17.0 |
29.1 |
|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 |
7.4 |
3.6 |
10.6 |
|
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门零售 |
3.5 |
0.9 |
3.9 |
|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专门零售 |
6.7 |
3.1 |
7.2 |
|
医药及医疗器材专门零售 |
16.2 |
10.5 |
18.4 |
|
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和燃料及其他动力销售 |
92.3 |
59.8 |
103.2 |
|
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 |
9.2 |
3.6 |
15.6 |
|
五金、家具及室内装饰材料专门零售 |
14.8 |
5.8 |
14.8 |
|
货摊、无店铺及其他零售业 |
9.2 |
5.0 |
12.0 |
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市共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855个,从业人员12609人,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124.4%和10.2%(详见表7-1)。
表7-1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合 计 |
855 |
12609 |
道路运输业 |
638 |
7736 |
水上运输业 |
61 |
1121 |
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 |
16 |
92 |
装卸搬运和仓储业 |
97 |
2066 |
邮政业 |
43 |
1594 |
注:
表内不包含铁路部门调查数据。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18年末,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52.4亿元,比2013年末下降33.2%。负债合计140.8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2.0亿元(详见表7-2)。
表7-2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
||||||||||||||
|
资产总计 (亿元) |
负债合计 (亿元) |
营业收入 (亿元) |
|||||||||||
合 计 |
152.4 |
140.8 |
32.0 |
|||||||||||
|
|
22.4 1.9 - 115.0 1.4 |
16.3 2.5 0.1 7.9 5.1 |
注:
表内不包含铁路部门调查数据。
八、住宿和餐饮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市共有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559个,从业人员7722人,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118.4%和11.9%。
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住宿业占21.6%,餐饮业占78.4%。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住宿业占26.6%,餐饮业占73.4%(详见表8-1)。
表8-1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合 计 |
559 |
7722 |
住宿业 |
121 |
2056 |
旅游饭店 |
22 |
848 |
一般旅馆 |
84 |
1102 |
民宿服务 |
7 |
33 |
其他住宿业 |
8 |
73 |
餐饮业 |
438 |
5666 |
正餐服务 |
401 |
5500 |
快餐服务 |
13 |
67 |
饮料及冷饮服务 |
4 |
6 |
餐饮配送及外卖送餐服务 |
6 |
41 |
其他餐饮业 |
14 |
52 |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18年末,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为26.4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53.5%。其中,住宿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1.4亿元,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5.0亿元,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58.3%和51.5%。负债合计13.5亿元。全年实现年营业收入11.3亿元(详见表8-2)。
表8-2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
|||
|
资产总计 (亿元) |
负债合计 (亿元) |
营业收入 (亿元) |
合 计 |
26.4 |
13.5 |
11.3 |
住宿业 |
11.4 |
7.2 |
2.7 |
旅游饭店 |
8.0 |
6.1 |
1.1 |
一般旅馆 |
3.0 |
1.0 |
1.4 |
民宿服务 |
0.2 |
- |
0.1 |
其他住宿业 |
0.2 |
0.1 |
0.1 |
餐饮业 |
15.0 |
6.3 |
8.6 |
正餐服务 |
14.5 |
6.1 |
8.4 |
快餐服务 |
0.4 |
0.2 |
0.1 |
其他餐饮业 |
0.1 |
- |
0.1 |
九、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共有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638个,从业人员4416人,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301.9%和103.9%(详见表9-1)。
表9-1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合 计 |
638 |
4416 |
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 |
23 |
1577 |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 |
129 |
590 |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486 |
2249 |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18年末,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37.0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70.3%。负债合计14.7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0.0亿元(详见表9-2)。
表9-2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
|||
|
资产总计 (亿元) |
负债合计 (亿元) |
营业收入 (亿元) |
合 计 |
37.0 |
14.7 |
30.0 |
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 |
25.0 |
9.0 |
22.2 |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 |
1.0 |
0.3 |
0.9 |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11.0 |
5.4 |
6.9 |
十、金融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市共有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118个,从业人员23414人(详见表10-1)。
表10-1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
||
|
企业法人单位(个) |
从业人员(人) |
合 计 |
118 |
23414 |
货币金融服务 |
50 |
5915 |
资本市场服务 |
16 |
48 |
保险业 |
38 |
16585 |
其他金融业 |
14 |
866 |
注:
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汇总范围包括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监管的单位和监管范围之外从事金融行业的单位。 |
十一、房地产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市共有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1039个,比2013年末增长68.1%。其中,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305个,物业管理企业452个,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220个,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34.4%、106.4%和152.9%。
2018年末,全市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的从业人员为21090人,比2013年末增长15.4%。其中,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6104人,下降54.7%;物业管理企业12884人,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1613人,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249.4%和232.6%(详见表11-1)。
表11-1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
企业法人单位(个) |
从业人员(人) |
合 计 |
1039 |
21090 |
房地产开发经营 |
305 |
6104 |
物业管理 |
452 |
12884 |
房地产中介服务 |
220 |
1613 |
房地产租赁经营 |
59 |
481 |
其他房地产业 |
3 |
8 |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18年末,全市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的资产总计为1371.2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134.8%。其中,房地产开发企业1321.8亿元,物业管理企业24.5亿元,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16.7亿元,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133.2%、318.8%和1178.6%。负债合计1019.6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93.4亿元(详见表11-2)。
表11-2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
|||
|
资产总计 (亿元) |
负债合计 (亿元) |
营业收入 (亿元) |
合 计 |
1371.2 |
1019.6 |
193.4 |
房地产开发经营 |
1321.8 |
989.8 |
179.9 |
物业管理 |
24.5 |
12.1 |
9.6 |
房地产中介服务 |
16.7 |
11.7 |
3.0 |
房地产租赁经营 |
5.8 |
4.1 |
0.9 |
其他房地产业 |
2.4 |
1.9 |
- |
十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市共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2791个,从业人员21267人,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141.0%和61.3%。
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租赁业占16.8%,商务服务业占83.2%。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租赁业占10.6%,商务服务业占89.4%(详见表12-1)。
表12-1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
企业法人单位(个) |
从业人员(人) |
合 计 |
2791 |
21267 |